学院官网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网站首页

【2018GDMFS】调查手记:访问员眼中的制造业

发布时间:2018-09-18 作者: 来源:

调查手记·专题一


广东最真实的制造业是什么样的?我们的调研员在深入实地后,从与企业的接触当中感受到了当今广东制造业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险峻困境。企业招工难、人力成本高、税负过重、环保压力大、竞争日益激烈等种种严峻的问题使广东的传统制造业艰难前行。



 繁华褪去后,转型迫在眉睫


邓颖琳:转型迫在眉睫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家造纸业企业,企业负责人说他们停厂已月余,因为接不到订单,滞销产品堆积在仓库,所以他们被迫停止生产,企业生死存亡已可窥见一二。而当我与组员到达该企业拍照证明时,也被面前的场景震惊到:荒芜的郊野,翻飞的沙尘,陈旧的厂房,不再烟雾缭绕的烟囱,杂草竟已将企业的名字遮盖,唯有一张歪歪扭扭的 “某公司由此入”指引告示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一家忙碌生产、人来人往的造纸企业。

东莞拥有“世界工厂”的称号,而身为东莞人的我从小便在各街道看过形形色色的各类工厂,我仍记得小时候,附近的工业区门庭若市,许多小贩在企业附近吆喝,一到下班时间,一波又一波的工人便会涌出来,忙了一天的他们在街道买着各种吃食,娱乐消遣。这座城灯火辉煌,无比繁华。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发展阶段的转变等,原有的企业发展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的环境。于是,曾经的繁华被萧条取代,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退出市场。那家造纸企业就像是整个东莞制造业中那些挣扎求生的的企业缩影,切切实实地告诉我们:传统制造业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的发展,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李粤麟:原有优势逐渐消失

这次调研有一家企业让我印象深刻。该企业曾经是一个经营态势很好的公司,但2017年公司已然处于停产状态。经实地访问得知,主要因为行业新兴公司逐渐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该公司的寡头优势逐渐消失,导致利润降低。公司老板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目前利润更大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因此造成了这家制造业的资金链断裂,最后走到了现在停产而面临关门的境地。这似乎是许许多多同态制造业企业的一种命运。




 人口红利不再? 


于慧:招工难

调查过程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几乎每个企业都提到了招工难的问题,有的企业招不到工人,因为年轻人都不愿意待在流水线上吃苦;有的企业招不到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因为地理位置不好,大学生都不愿意在企业工作。这让我们想到了自己,大学生们总是想待在大城市,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即使制造业企业提供高工资、好待遇也不愿意入企吃苦。除了招工难之外,企业还面临着税负重、物价增长快的问题,一些污染排放较高的企业税费可以占到税前利润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多数家具企业则面临着原材料价格增长快的问题。


1538035152394007230.jpg

访问员出发


郭煜文: 人力成本提高

在我们采访到的很多的企业中,他们都不约而同提到:有很多同行在国内开不下去,把工厂搬到了东南亚、印度等地,原因是这些国家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一个家具制造企业的经理在访问中谈到:“当初九几年的时候就在这个厂工作了,那时候的工人工资只有七八百块,而现在同样技术的工人至少要四五千。而同样的工资,搬到东南亚国家的企业可以请三个工人。当初工人工资仅占企业利润的5%,如今占到了30%以上。况且东莞的工人待遇也不好,很多厂一个月才放一两天假,经常加班,导致招人更加困难。”



姚喜达:需提高员工素质

大部分企业在谈到人力和管理时都会谈到:招工难。首先,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少之又少。我们调研时,品质主管往往会在“提升品质管理最困难的原因上”写一个问卷上没有的选项:员工对产品质量改善意识不强,在生产数据录入方面不够准确。其次,工人学历水平不高。制造业的一线生产人员多由初中或职校学历水平的工人组成,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再教育培训体系支撑,不仅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隐患,行业萧条带来的工人下岗潮会使他们难以再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而一个职业技能培训的搭建又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如何在培养优秀员工来促进企业效益与控制成本中取得平衡,这是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




无奈的环保困境


王清秀 :环保要求难达到

由于环保的问题,很多服装厂已经处于半关闭的状态或者已关闭的状态。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像一只魔手扼住了企业的喉咙。环保标准限制了企业很多方面的运行。某服装企业的负责人直言,企业目前只能保留一些缝制方面的生产,其他的很多都直接被政府砍断,企业犹如已经失去头部与四肢,只剩躯壳。这种环保要求并不是一家达到就能独善其身,而是需要一个制造业片区都达到环保标准,才能谋得共存。话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企业老板的无奈。


1538035210346075480.jpg

项目组深访某造船企业


王曼珣:无解的环保困境

我们调研的企业,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已经停产的企业。负责人说:“我们都停产大半年了,因为环保方面的许可证一直没发下来。”我追问了才知道,原来企业工厂距离附近居民区不到三十米,经常遭到投诉,虽然已经按照国家规定处理废气,但不免还有人不满意,公司资金大部分都购买了用于环保方面的排污处理设备,没有多余的资金再去搬迁到工业园。听到这个事情,我感觉这个问题无奈也无解,感觉到现在部分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并非坦途漫步。



陈逸芳:环评政策紧抓

我主要参与增城区企业的调查,最直观的感受是:政府近一年的环评政策抓得特别紧。很多调研企业,尤其是制衣厂等污染较高的企业,几乎都停厂了。而部分比较有实力的企业可能会选择转移到周边地市,如东莞、佛山等。但是对于资金实力薄弱的企业就只能选择停产,甚至停业。虽然我也清楚环保政策势在必行,但是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后,也体会到他们的艰难。




希望更多政策支持 


史丰铭 :贸易摩擦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有一家打印机耗材公司,因为出口北美产品的比例居高,中美贸易摩擦使得企业不得不转型。“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承担损失。”企业负责人凝视着窗外,雨淅淅沥沥…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无疑会使更多的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吴晓文:快速变化的时代转型压力大

有一家企业表示,深圳发展变化太大,想要紧跟市场发展趋势,难度很大。该企业在两年前在在行业内比较有地位,但近些年,因为没能把握市场消费趋势,没能看到兴起的商机,反而陷入一个高端产品、低端产品在市场份额均呈现下降态势的困境。还有好几家企业表示政府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园,对其生存造成一定压力。另外,深圳的多数厂房由于历史原因,多为不具备房地产证明的,之后会面临被回收的问题。


周晓婷:企业负担过重

税负过重和人才缺失是我们所调研企业普遍面临的困难;那么多年减税政策下来,似乎企业的减负获得感并不强;社保制度的完善某种意义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这也是我从前没想到过的。相当部分企业表示,因为周围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服务不完善,很少有人愿意到他们企业工作;招不到人不只是工资的问题,工业区的规划和相关配套设施的跟不上也是企业招工难的重要原因。还有企业反映,只要最低工资标准刚作微调,周围的房价就蹭蹭地涨;过高的地价也是企业的沉重负担。我们调研的企业,有相当部分,在我们打电话过去时就表示已搬离深圳,还有的表示正准备搬离。深圳从昔日的小渔村蜕变为如今的国际化都市,那千万外来务工人员功不可没。但如今深圳发展起来了,隐隐有将当初那些流血流汗奉献青春的草根建设者折叠起来的倾向。能理解,但也着实悲哀。

1538035280879079089.jpg

访问员与企业联系中


温梓瑶:资金流转困难

当地政府对制造业的发展给予较多的关注,而且在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提供了帮助。但是,能感受到,企业渴望当地政府能加大扶持力度。比如,现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银行利率太高、企业项目资金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资金的良好流转困难。如果政府能因地制宜,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企业,给出更合理、更完备的资金帮助政策,企业才有长远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