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官网 | 网站首页

【千村跟访手记】初心不变,与时代共同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28 作者: 来源:社会调查中心


这个夏天,我和项目组的李老师从广州出发,跨越三四百多公里,来到项目划定的粤三片区,对这个片区的普宁、潮南、惠来三支队伍进行跟访。


四天三个地方,每到一处,我们总能体会到每个地方的独特之处。短短的四天,我们感触良多。


我们的第一站是普宁。在到达目的地村庄后,我们跟随着普宁队队长沿着长长的乡道往受访者家走去。



这时,乌云也开始紧随其上,不一会儿就下起了雨,幸好此时我们已经在受访户的家中了。


略微昏暗的屋子,没有什么过多的家具,但是却打理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受访的是一位奶奶,年纪看起来七旬左右,只见她微微佝偻着腰,一头短发像是罩了一层白霜,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两只眼睛深深陷在眼窝中,但是依旧掩盖不住满脸的慈祥。


虽然我们去时访问已经结束了,但奶奶还是很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喝茶,让我们避完雨再走。


跟村里其他大部分老人家一样,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奶奶也主要靠做手工活过日子。虽然奶奶表面上说着做多做少是无所谓的,大多时候都是做累了就不做,但是每当做完一波后,她又会马上拿出一波来做。


我们的两位访问员就坐在她面前帮忙,只见她们俩熟练地将各种小部件组装起来放到奶奶的手中,然后奶奶再将它们整齐地放到盘子里面。双方一唱一和,嘴里扯着家常,动作不紧不慢,可转眼间盘子又装满了。此时,氛围是那样的恬静、舒适。


访问员们做手工


这里的访问情景给我似曾相识的感觉,在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去年身为访问员入户访问的时候,想起了自己曾经遇到的那些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们,我突然在想,他们现在都过得怎么样呢。


暴雨过后,我们离开了奶奶家,继续跟着其他访问员进行访问。高矮不一的楼房、耷拉在房屋前的黑网纱、四处可见的灌丛和树木、平坦的水泥道接着泥泞的沙土路、近处几处绿油油的田地和池塘、远处几处搭满了架子正在建设的高楼,这些都是我此次去跟访所见到的景象。新旧事物交叉,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农村面貌。


农村景象


谈及这几天的访问感受,普宁的小伙伴们除了纷纷吐槽近些天的餐点外,也急切地跟我们分享着最近遇到的趣事——被拒访的各种经历、逼他们使出调虎离山之计的“论文叔”(某个精神状态不是很好,硬要“抓”他们讨论论文的大叔)、村里某堵墙上的请假条······


访员蹲在地上吃早餐


不过令他们印象深刻的还是这里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虽然这个村的经济条件一般,但是每当问到对生活的满意度的时候,这里的人总会说,‘那是非常满意了’。”普宁队的队员说道。


  

普宁队的访问场景


而对于被拒访的经历,普宁队队员们也表示习以为常,过去的实战经验告诉他们,跟受访户撒娇是一种比较有用的方式,同时也要积极寻求村委的帮助。在他们眼里,办法总比困难多。


告别了普宁队的小伙伴,我们来到了潮南地区,这里也是我去年担任访问员时候来过的地区。


在出发前,我听说今年的潮南访问之旅似乎不像去年那般如意。今年的潮南队队员们在访问途中经常接连受挫,整体状态比较低沉。


出发前的这些“听说”让我充满了疑问和担忧。不过当我们真正见到潮南队队员们时,心里的担忧马上就消散了。


潮南队:ღ( ´・ᴗ・` )比心


“我们是没有感情的问卷杀手。”“我们已经是老人了!”“下一个村我们已经做好了被拒访的准备了。”“多喝点热水~”“迈迈迈(潮汕话:不要不要)”这些都是潮南队队员们的口头禅,带有些许拖拉的语气以及处之泰然的态度体现了潮南队别样的“处世之道”。


在我看来,潮南队是一个喜欢自黑、随遇而安的队伍,他们习惯把遇到的困难变成笑点,但笑完后便转化为内在力量。


潮南队队伍合照


重返旧地自然会见故人,跟随着潮南队,我见到了去年被我访问过的村委会计萧老叔、村民阿平叔。


我很惊喜的是,他们都还记得我,再次见面,他们情绪还是有点激动的。


特别是萧老叔,今年他再次看到我们前往的时候,他不仅很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还和我们合影留恋。


潮南队队伍与村干部合照,左四为萧老叔


萧老叔是一个很好学很有智慧的老人家,他担任了几十年的村委会会计,村委墙上的资料文件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在整理,字很端正漂亮,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潮南队队员正在进行访问工作


其实我还记得去年的时候他也曾问过我我们是来干什么的,也说过有其他学校的同学三下乡一样前来调查,但是问东问西的问完能干嘛呢,社会实践差不多也就是这样子之类的话。


但在我看来,他去年的质疑其实不是没有道理的,反而引人深思。


我想,今年大概是他先看到了我们的坚持,他开始理解我们。


而其他人也会慢慢地像萧老叔一样,更加理解我们项目开展的意义并且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潮南队队员的绘图作品

  

潮南队绘图员正在绘图


怀着一腔热忱,我继续我的跟访之旅,来到最后一个跟访队伍——惠来队。


惠来队似乎全身上下都洋溢着激情。


惠来队的花式摆拍集


一大早,我们就跟随着他们入户访问,酷暑难耐,太阳明晃晃挂在天上,显得天格外的蓝。访问员们撑着伞走在巷子里,一身黄衣让他们在阳光下更加耀眼。


他们热情地跟村里的爷爷奶奶们打招呼,并且熟练地询问着下一户受访者的地址。


阳光下格外耀眼的黄衣服


惠来队询问受访户住址


“Fighting!”是他们这几天说的最多的话,他们不仅是在给自己加油鼓劲,同时也让略有疲惫感的我重新有了精神气。



中午结束访问回到村委会里,闷热的环境让人昏昏沉沉,但是5毛钱的“快乐”(冰棒)就足够让惠来队的小伙伴们兴奋不已。


他们就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可爱,一边吃着“快乐”,一边哈哈大笑聊着天。


惠来队:一起来吃冰棍鸭


这个村里没有卖餐点的店,队员们的午餐也经常是随便应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普宁队队员们身上的那种认真劲就没有输过——埋头做问卷,只担心自己访问技术会影响问卷质量。


同时,他们心中也洋溢着激情和愤慨,感叹着这阵子在访问中的所见所闻,希望自己的到来能为这里的人们生活带来哪怕丝丝变化。


《展望》·惠来队背影合照


每个队伍都有每个队伍的特色,普宁队越挫越勇,善于总结经验;潮南队乐于自黑,随遇而安;惠来队积极向上,追求责任与担当。


但此时此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收集好一线数据资料,助力乡村振兴。


“举青年旗帜,访南粤千村,筑振兴之基!”不仅是他们的口号,也是他们勇往前行的初心和力量之源。



通过此次千村之旅,我也感受到了农村的发展。虽然这里发展的速度不及城市,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手机网络等功能已经基本在农村铺开,现在在农村,出门买菜也可以直接用手机转账支付,出行也可以使用打车软件。我觉得,光是能使用打车软件这一点,就已经给我们项目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农村不仅在发展,同时农村也在发展中不断反思。


正在路边晒花生的村民阿姨


我还记得,去年我们访问完潮南地区后的半个月,这附近就下了一次特大暴雨,内涝严重,加上练江崩堤,江水倒灌,潮南区和隔壁的潮阳区都损失惨重。


但是在今年我前往的时候,这里曾经的伤痛似乎被渐渐抚平,前往村里的路上,随处可见的是正在挖埋的排水排污管道。大口径的管道被嵌入地下,变成了这个地区持续发展的动脉。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加稳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把“小我”融入祖国和时代的“大我”中,将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与自己的责任担当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广东千村调查项目自2018年开展至今,虽然只是第二个年头,但是目前已经有所成就。一个项目的开展不易,虽然我们一路上总会被问“你们是在做什么呢”,但是只有我们知道,我们坚守的是那一份数据的真实,我们期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目前这种力量还是微薄的。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我坚信,在未来,我们的坚守一定会派上用场。



但同时,我也认为,农村的发展应该紧跟时代脉搏,不断创新,只有规划好宏图才能做得更好。


农村并不是一味地需要保持原先的乡村面貌,我们不能忘记,农田是人们为了生活而耕种的,房子也是为了生活所建设,人才是农村的核心。只有人民生活过得幸福,才是所谓的振兴。


新时代的农村,需要产业振兴来发展经济,也需要生态平衡来留住青山绿水,更需要人才战略来引导发展方向。一步一环一扣,都不能缺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