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官网

【SEMINAR回顾】中山大学梁玉成:在华外国人调查实践

发布时间:2020-12-29 作者: 来源:社会调查中心

12月23日,应社会调查中心的邀请,中山大学梁玉成教授来暨南大学石牌校区作线下专题讲座,分享其从2011年至今关于在华外国人调查的经验、发现和研究成果,为在座师生更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社会、理解移民政策而提供了观察窗口。


梁玉成,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副院长;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承担社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其研究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新世纪优秀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四个一批”理论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治理、在华外国移民、计算社会科学。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梁玉成阐述他对在华移民的研究,始于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梁玉成表示,早年的学术交流让他认识到,外国移民对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和人口老龄化有着积极意义,但对这一群体的社会治理当时在国内并没有具体、明确、科学的方案。因此,在华外国移民研究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和长期研究价值的学术方向。


谈到在穗外国人时,梁玉成介绍,早年迁入广州的主要是非洲裔移民,他们主要从事商贸活动,而未真正进入本地劳动力市场。随着外国移民的增加,广东非法外国移民的主要构成群体逐渐变为越南人和缅甸人,并且他们进入了国内劳动力市场,主要从事基础农业种植和高强度的加工工作。但因为这两个群体外表与本地居民区分度不大,所以社会公共感知仍停留在“非洲人为在穗移民主要构成群体”的印象中。


在华外国人数量变化


梁玉成指出,这十年来,在华外国人群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有了一些变化。其一是华人归国定居显著增加,“落叶归根”心理主导了迁徙行为,其二是市场经济导致的区域竞争为不同阶层的外国人提供了发展机会,促使不同阶层的外国人迁入。其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增速和融入速度都高于来自发达国家的移民。


讲座的后半部分,梁玉成主要通过在华外国人调查的数据,分析移民网络的内部和外部形塑机制。在其最初研究在华非洲裔移民时,由于受访群体绝对数量较少,且难以确认位置,梁玉成便采用了道格拉斯在1996年提出的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espondent Driven Sampling, RDS),分别在广州和佛山开展面对面访问,最终共完成了问卷700余份。


主讲人梁玉成


基于多年的调查,梁玉成指出受访的外国人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人士。非法外籍劳工以男性为主。对于这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而言,随着移民群体扩大及社会资本上升,移民成本下降,这验证了在华外国人移民过程存在累积因果效应。数据显示,对移民的基层治理既维持了社会秩序稳定,也促进了移民快速融入我国社会。


讲座的最后,梁玉成分享了他对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理解。他指出中国社会正在迅速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而西方学术范式及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外学者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焦虑。因此中国学者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应更多关注本土问题,不要一味追求机械地应用西方学术范式,要关注中国社会独特性,在积极与世界对话的同时,诠释好中国故事,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梁玉成画图讲解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