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回顾】中国人民大学王卫东:后新冠时期的电话调查技术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1-03-26 作者: 来源:社会调查中心
3月19日,暨南大学社会调查中心举办了“社会调查与应用”系列讲座第19期,也是本学期第一场的调查主题讲座。应中心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王卫东副教授担任主讲人,与线上会议间的师生分享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通过电话调查进行调查数据采集的实践经验与思考,并尝试探讨电话调查的创新和拓展方向。
王卫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社会学系副教授;有着丰富调查经验,同时担任了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等多项大型社会调查负责人,也是跨平台调查软件OmniSurvey和云电话调查系统软件OmniCATI的作者。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健康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
讲座主题
讲座伊始,王卫东从目标总体覆盖率、数据质量、应答率等指标对比了入户面访、电话调查、网络调查和邮寄调查四种主流调查方式在当下社会背景中的适用性。他解释,新冠疫情的暴发给调查数据采集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如无法开展入户访问、电话调查中心因疫情防控政策关闭、访员招募难等,促使调查团队在调查手段上创新以解困。
相较之下,电话调查较入户面访开展成本低,地理限制少,且目标覆盖率和数据质量与面访差距不大,是疫情防控期间可实行的、较好的调查方式。在疫情前,尽管电话调查在中国有着高电话覆盖率、低通信资费、较完备的移动电话号码抽样框等国情优势,但碍于设备门槛高、运维成本高、访问员招募难等原因,实际并没有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
主流调查方式对比
随后,王卫东介绍了OmniCATI云电话调查系统和“数据蜂”计划。这是他所在团队在疫情期间关于电话调查的两大实践探索——搭建云呼叫中心和采用众包组织模式,可以让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访问员通过网络电访平台开展电话调查。这两项调整突破了传统电话调查中心的地理局限,并有效地弥补电话访问员短缺,对疫情时期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通过过去一年电话调查的实践和分析,王卫东指出,移动电话调查基于手机号段进行抽样,因此确定抽样框时需要注意手机异地使用、号段密度差异和用户特征差异等问题。而调查主办机构、问卷内容、酬金说明时机、访问员性别、访问时段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影响调查应答率,因此开展电话调查时可从这些因素着手调整以提高应答率。
讲座的最后,王卫东简要谈到关于调查技术平民化的构想,并积极回答了会议间师生提出的问题。两方互动与踊跃探讨进一步启发了听众对电话调查的深入思考与认识,实现教学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