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官网 | 网站首页

【调查手记】仰取俯拾,愿亲爱的家乡美好

发布时间:2022-07-29 作者: 来源:社会调查中心

仰取俯拾,愿亲爱的家乡美好

作者/ 云浮罗定队 张渝

编者按

2022广东千村调查开展过程中,学生访问员前往广东省16个区县64个农村开展入户调查。在受访村民的百味人生和南粤乡土的秀丽风光里,访问员耳闻目见,亲身感受真实乡村的呼吸和脉搏,更新其对乡村的印象,并结合自身专业学习阐发助力乡村振兴的若干设想。

本文作者张渝为2022广东千村调查云浮罗定队的访问员,以下为其分享的乡村观察记录及相关思考。

 

在这个夏天之前,我对“罗定”的印象只停留在驾驶证考试中,记忆中余下态度比较凶的安全员和科目二坡道起步时脑子一片空白的紧张感。这种记忆是朦胧的。因而千村之前我万万没有想到,这座城市在今年的夏天也能能与我有一个美好的邂逅。

《歌唱动荡的青春》里有这么一句歌词:“时刻挂在我的心上,是一个平凡的愿望,愿亲爱的家乡美好,愿祖国呀万年长,听风雪喧嚷,看流行在飞翔,我的心向我呼唤,去动荡的远方。”这个夏天里,我们八人热血沸腾,怀揣着对家乡的理解、对乡土的热爱、对乡村振兴的期待,相聚在这片广袤的南粤大地上。从一开始线上会议的腼腆慎言,到最后的无话不谈,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我们曾在受访户门口苦等到晚上8点,也试过像一家人一样在饭店边吃饭边吐槽抗日神剧的荒诞桥段。我们更试过走在傍晚乡间的道路上感受夏日晚风拂面,听蝉鸣传递夏天的故事。南粤大地炊烟袅袅,烧得红火的晚霞就像我们的如焰火般的青春,热烈而绚烂。

听热风喧嚷,看流星飞翔。回到了最初的起点,细嚼此次千村之旅,除了与队友的邂逅外,千村调查留给我更多的是对于现实和社会的思考。

访问员在当地村民带领下参观溶洞


大山深处的凝视

互联网媒介与基建交通逐渐完善的今天,中老年的村民能吃上这份红利的少之又少。信息时代的洪流里,他们只能站在岸上取一瓢饮。大多村民所感受到的便利就是能和子女视频通话,收到子女网上下单寄回家的心意物品而已。有的留守老人其实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有的是不知道如何视频通话。走不出乡村的老人每天除了维持生计便是期盼。乡路的尽头、大山另一边、田野与天相接的地平线正在被无数人凝视着,期盼着外出的家人归来。乡村留守现象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农村更深层的空心化问题。

随着90年代乡镇企业的没落,农村如同行驶中的飞机窗门被破开一般,外界所产生的巨大的吸力,吸走了大量的劳动力。而这批劳动力当时给其赋予了一个新的名词——“农民工”。广袤的农村反而像是一个狭小的飞机室内空间,而拥挤的城市却成为了一片广阔的天空,牵引着村里的人出走。当年如火如荼的迁移和外出求存,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引擎的高速运转下,部分乡村的声音和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而疫情冲击,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一些过去不曾深切关注的问题就像潮汐退后的贝壳开始水落而石出者。农村空心化就是其中一个。

我问过很多受访者,是否希望外出打工的子女回到本乡镇工作,是否希望上大学的子女回来竞选村委。村民们一开始的回答大多都是“天高任鸟飞”,是尊重孩子的选择。但经过追问后,村民还是会如实袒露“人往高出走”的价值判断,难以说清我听到回答后的感受,可能有一点“果如所料”,有一点失望。有可能得知孩子决定留在外地发展的时候,这些村民也曾有过我这样的感受吧。空心化的乡村里,道路越修越宽敞,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如果始终都没有人为乡村驻留,那么乡村的活力和内驱力就难以生生不息。

乡村振兴,人在哪里?这是来自三农问题灵魂般的拷问。当问到受访者有没有在耕田时,我发现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家里的田已经长草,无人耕种,部分是转让给别人种或者自己有空时种一点。本应该稻菽千重浪的田野,却没有英雄肯下夕烟。我甚是不解,直到某天打开淘宝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我想,或许这就是其中的一个答案。在工业潜移默化的导向里,人实现价值的方式逐渐转变。在这种充斥消费主义的社会氛围中,传统的小农耕作显然无法致富。四时耕作,看天吃饭,有时候即使无灾无难也只能勉勉强强够自己吃。关于存款问题,大部分受访者都回答得比较晦涩,因为比较起来都是那么地“囊中羞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下,我们不仅仅要让农民能吃饱饭,我们还要让农民富裕起来。农为邦本,人才是振兴之基。如何让人才回流乡村,带动乡民致富,需要更大地挖掘乡村产业资源的潜力和优势,加强相关政策引导。

访问员拍摄落日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

 电影《我不是药神》爆红,其中一句台词振聋发聩,被大多数观众深刻记住。“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穷”的形象被反复在银幕上塑造,也在被固化。在我调查某一户时,受访者正在喂将近一岁的小孩子吃“奶”。当时我在接触时闻到隐隐约约的酸奶味,其实并没有多留意。但当这位妇女给孩子的奶瓶换奶时,我清楚看到她尴尬地笑着拿出了一瓶营养快线往瓶子里倒,这一幕让正在读题的我顿时卡住了,内心五味杂陈。一般孩子在这个阶段,父母大多是给予奶粉或辅食补充营养,不管是自己做还是购买。小时候父母都会唠叨,“营养快线”是饮料,不能多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营养品”。回想起受访者刚刚回答的收入数据和工作时间不固定,似乎如此“喂奶”也是无奈之举。此外在千村调查里,我还见证了早前被暴雨和泥石流冲破屋子的无奈,见证了病历本写满了各种痛苦手术的麻木。

贫穷,是中国乡村必须根治的奇难杂症。在我的认知里,农民的历史角色伟大而艰辛。古往今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少不了农民的支撑。近年来,一些拆迁暴富的示例,让我们觉得似乎城市化中村民得利不少,但我们并不能用这种偏差个例来模糊对群体正经受苦难的认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高强度、长时间投入,低收入或不稳定收入,仍然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当下的写照。

幸而,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方向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政策优惠开始倾向农村,如“三支一扶”、返乡创业补贴、特色扶贫项目、物业进村等等。这些政策就像一根幼苗,茁壮成长的同时在助推着中国乡村逐渐复兴。政策引流,乡村固本,续留人才,就是续留重振乡村之火种。当我们来到某个村看到门口就设置该村荔枝集中寄送点时,我不禁心头一颤,为这个村子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而高兴。访问结束后,与村委书记的聊天中,能感觉到书记是一个务实的人,看着普通,面对镜头采访时候有一丝腼腆。他说:“尽管不是很喜欢上镜头,但是当直播带货推销我们村的荔枝产品时,我还是会豁出去。”谈到他们村荔枝品牌的事情时,即使已经聊了很长时间,书记也丝毫没有不耐烦。村民家种植的荔枝,让他口角生风,也让他的眼睛里仿佛有光。直播把他们的荔枝品牌推广到全国,荔枝产业是这座村庄走向富裕的根,村民们正同心协力一步一步铺开一条康庄大道。随着现代化的育种和种植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整合土地,种植优质特色作物,发展集体经济逐渐成为这座小山村振兴的最优解。

当地村民种植销售的木瓜


讲明政策,讲好故事

作为一名新闻学的学生,我深知宣传的重要性。而宣传工作所受重视往往是不够的。政策下乡,宣传是载具。在我访问的第二天,有幸遇到了上级领导下乡调研,所以有机会了解到多个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在他们对于乡村发展难点的讨论中,不难发现矛头都指向一个地方——“宣传”。在三者的话语里,我明显感受到了一种信息差。很多受访户面对问卷提到的特色扶贫项目或者帮扶政策时,都表现得像在听天书一样。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这样的政策和补贴,更有甚者自己领到补贴也不知道依据什么资质评定。要宣传,首先要切实地了解到村民通过什么渠道接收信息。据我了解,很多村民通过抖音或者入户宣传知晓政策信息。向村民普及自身所能享受的福利政策时,不单单起到宣传的作用,也能搭起人民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发力。

乡村里的宣传,不单单是通过广播、微信群、广告牌传递信息,还要着力于村民的精神建设。很多受访者心态多多少少带着一点自卑。“我是阿婆,我什么都不会”“我们这些农民佬,能干嘛啊?”我顿时意识到,我们不仅要让大众知道三农的困难,还要让社会明晰认知三农的伟大,让村民对于自身的劳动有充分认可和成就感。另外,某村委谈到,尽管现在很多文艺下乡来进行精神建设,如在广场上播放电影和乡村舞台定期表演,实际观看的村民比较少,因为村里的人实在太忙了,根本抽不出时间约上几个亲朋好友到广场静下心来欣赏一部电影。有的甚至连去广场的精力与时间都没有了。谈何精神建设呢?

我们一直会觉得农民时间比较自由,基本就是靠自己安排,所以我之前以为如果没有村民去看电影主要原因应该是不愿意,没有细想过“不愿意”背后其实是“没时间”。如此精神建设可以根据农民的娱乐时间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即使是短视频也要保证作品的质量,准确把控价值观导向。

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农村逐渐处于失语的状态,如在影视作品的审美与形象大多数都倾向于城市化为好。影视作品对于农民形象的塑造其实也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人对于“三农”的价值评判。对于农村,短视频平台作品里最突出的刻板印象可能就是里面的“土”。对于农民,电视剧里即使刻画忠孝善,也会或多或少地有一点去不掉的“愚”。早在几十年前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就曾描述,“乡土人可能缺乏现代社会的知识,但不是智力,现代社会的人同样并没有掌握乡土人的知识”。我认为这种“乡土人的知识”是我们目前需要重视的。作为新传学生,作为大众媒介的使用者,我们应该把“农民”从文化工业的刻板印象中解脱出来,创作与传播反映三农特色的文艺作品,不仅仅在在电影和图书,还要在短视频平台使劲。

访问员入户调查


年轻人,愿你照耀中国

回到自身成长上,这次项目教会了我许多与村民沟通的技巧。千村调查项目里的宣传中以“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起篇。此外,我觉得还需要强调一点,那就是访问员作为青年大学生,在入户调查中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引用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与跋》所说“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我们进行访谈调查时候,应该要去当工农群众的朋友,当一位长大版小学生,向工人与农民学习。无论是从中学到的实用性操作知识还是通过观察得来的人文社科知识,都是我们在大学课堂里难以靠听课和考试得来的。

身为中国新生代力量的我们,有这个责任担起共同富裕的大旗,把学习到的知识实践于群众中去。无论是身处环境如何,我们都要用自己身上的荧荧之火来照耀前进的道路。中国不仅仅是北上广深,还有一片广阔的乡土大有可为。愿大家都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化身为闪闪红星照耀中国。最后引用我在《红星照耀中国》里面最喜欢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世界原来有这么大! 世界既大,人就一定特别多。这样多的人怎样过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注意吗…… 世界的变化,不会自己发生,必须通过革命,通过人的努力。我因此想到,我们青年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道路真长。 从这时候起,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罗定农村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