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官网 | 简体中文 | ENGLISH

【SEMINAR回顾】中山大学罗思阳:从众驱动和自我利益驱动的不诚实行为及其在疫情控制中的效应

发布时间:2022-05-24 作者: 来源:社会调查中心

520日,“社会调查与应用”系列讲座第三十二期,调查中心邀请了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罗思阳副教授担任主讲人,在线上向参会师生介绍了从众驱动和自我利益驱动的不诚实行为及其在疫情控制中的效应。

主讲人罗思阳,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文化与情感神经科学实验室负责人。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文化神经科学、社会情感神经科学与消极心理学、神经管理学与神经营销学。

 

罗思阳介绍实验室研究内容

讲座开始,罗思阳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文化与情感神经科学实验室的研究内容。该实验室主要关注和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特有的高级情感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价值观、居住流动性、种族、宗教等。高级情感因素包括共情、信任和背叛、死亡焦虑、幸灾乐祸等。研究主要使用神经影像学、调控机制,结合遗传学、药理学和干预学,检验研究社会文化影响背后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对行为决策的影响,如消费决策、品牌偏好和领导决策等。

罗思阳在本讲座还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团队利用数学建模、行为实验、脑成像、药理学等多种方法,研究了从众驱动和自我利益驱动的不诚实行为等非药物因素如何影响新冠疫情(COVID-19)控制效应。

 

 

罗思阳介绍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

据述,前五个研究从数学模型、心理和神经机制详细探讨了不诚实行为背后的两个重要动机——从众和自我利益。通过跨文化实验,罗思阳及团队探讨这两个动机在现实社会中起到的作用,比如疫情发生的情况下,这两个动机是否能预测疫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人们的态度。罗思阳介绍,其课题组在全球二十几个国家做了扔硬币的实验,并通过问卷测量了社会价值取向和疫情相关题目。研究结果发现从众和自我利益的动机存在明显的跨文化差异。其中,跟疫情相关的结果发现,信任比较高的从众行为,疫情控制速度就会越快达到疫情拐点;自我利益驱动的不诚实行为和疫情拐点的天数存在正相关。

 

罗思阳分享研究结论

研究分离了从众和自我利益这两个动机,两者会分别影响不诚实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且有分离的神经机制,同时研究还可以预测第一波疫情发展的指标。

讲座的最后,罗思阳与线上听众积极互动,回答了参会师生们关于不诚实行为的研究动机、影响疫情的机制,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如何使用参数估计、实验设计、数据收集等问题,讲座学术交流气氛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