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回顾】暨南大学韩昱洁:儿童非认知能力测量及汶川大地震对儿童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7-05 作者: 来源:社会调查中心
6月30日,暨南大学社会调查中心邀请了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教授韩昱洁担任“社会调查与应用”系列讲座34期的主讲人,分享其关于儿童非认知能力测量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儿童能力的影响等研究成果。
主讲人韩昱洁,现任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教授(政策研究轨),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教育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已有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等国际著名期刊。
讲座主题
讲座伊始,韩昱洁介绍,除了一般智商、学力测验所测量的认知能力外,儿童的非认知能力或社会情感技能同样可以预测个体未来是否成功,并且可以通过干预和教育来进行后天培养。因此,政策研究者和学者们都对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十分关注。
对非认知能力的研究首先需要准确的衡量。过往,儿童的非认知能力或社会情感技能(例如坚持和自控力)的衡量通常是通过儿童自评或成人他评的调查。出于项目评估和评价教育系统等多种目的,对一个儿童的非认知能力调查往往需要通过儿童自评及成人对他的评价等多种维度的测评。然而,这种多维度的测评费时费力,且目前关于这种多维度测评是否有效的证明也较为有限。
研究目的
基于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与四川省绵竹市教育局合作开展的绵竹儿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发展追踪项目调查数据,韩昱洁通过数据比较了分别从儿童自评、监护人评价及教师评价这三个维度收集的关于儿童非认知能力的评测。研究发现,尽管这三种维度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测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是与儿童自评和监护人调查收集而来的儿童非认知能力评价相比,教师对于儿童非认知能力的评价对儿童认知能力和在校表现的预测能力最强。在教师评价之外,增加儿童自评和监护人评价的儿童非认知能力对于儿童未来发展只能增加较少的预测能力。因此,政策研究者和学者们在衡量儿童的非认知能力时,应优先考虑教师评价。
此外,韩昱洁还阐述了关于特大地震对于儿童早期能力发展的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会造成重大损失,且损失的估计需要包含灾害对幸存者的负面影响。研究考察了早期经历自然灾害对儿童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并发现在怀孕前、孕期和孩子1岁前经历地震会显著的降低孩子的非认知能力,影响主要是通过损伤胎儿和幼儿的生理发育,以及家庭后天投入减少引起的。
研究结论
讲座的最后,主讲人回答了参会师生关于非认知能力评估指标、儿童数据长期追踪等方面的问题,积极交流之间,参会师生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了儿童早期能力发展领域学术研究动态和调查数据库等内容的了解。